?7000年前利比亞巖化中描繪的一個獵人和他的狗。圖片來源:JOE AND CLAIR CARNEGIE
10月30日發(fā)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利用DNA證據(jù),解釋了大約11000年前上個冰河時代末期狗和人類之間的遷徙伙伴關系。目前,人類和狗的早期關系的面貌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為了了解古代狩獵采集社會與早期犬類之間的聯(lián)系,一個研究小組分析了來自27個物種的古代犬類遺骸的基因組。犬類生活的時間跨度從最后一個冰河時代到大約800年前。然后將這些序列與同一時期和地區(qū)的遠古人類的基因組進行比較。
將狗的進化歷史與人類的進化歷史結(jié)合起來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就像你有兩種不同語言的古代文本,你要看看這兩種語言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痹撗芯抗餐髡呙绹ダ饰魉埂た死锟搜芯克墓呕蚪M學家Pontus Skoglund說。
通過檢查每個物種在適應新環(huán)境時隨時間和地點而發(fā)生的基因組變化,研究人員能夠找到它們?nèi)绾坞S著時間一起變化的模式,描繪出全球共同遷移的圖景。雖然有馴化的考古學證據(jù),但這項研究是第一次使用基因組學來顯示這些關系的時間,并說明了遷徙的先后順序。
研究人員還報告說,當狗和狼雜交時,有大量的證據(jù)表明基因從狗到狼的流動,但相反的證據(jù)并不多。他們說,這表明人類不喜歡帶有許多狼DNA的狗。
作者說,這項研究的結(jié)果并未說明馴化的全部過程,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基因組的故事發(fā)生了分化,這表明人類在某些時候沒有狗的情況下繼續(xù)生活。作者認為,這些時間上的差異也引發(fā)了關于人犬關系本質(zhì)的問題,比如它們是伴侶、交易飼料還是其他東西。
Skoglund在接受英國《衛(wèi)報》采訪時說:“事實上,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有時候與歷史并不匹配,這可能意味著人們會把狗留在家里四處走動,或者對其他類型的狗有偏好,但這也可能是由于狗的動態(tài)?!?/p>
“也許最令人信服的結(jié)論與他們對人類和狗的基因組的比較有關?!泵绹鴩胰祟惢蚪M研究所犬類遺傳學家、并未參與這項研究的Elaine Ausland說,“狗在不同的人類群體中移動,或者人類在沒有狗的情況下分散,這些事件的識別提供了以前從未有過的細粒度來解釋(馴養(yǎng)的起源)。”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