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著陸點的背景地圖顯示了Finsen和Alder隕石坑的濺射物。 (圖片來源:AIR)
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南極艾特肯盆地(SPA)內實現(xiàn)了首次軟著陸,這是月球背面最古老、最大、最深的盆地。“嫦娥四號”飛行任務中已使用技術和軟件進行了著陸器定位,3D地形重建,障礙物識別以及巡視器的視覺定位等研究。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長期致力于為“嫦娥四號”探月任務開發(fā)月球車定位和地表環(huán)境感知的先進技術。
該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及其合作者還使用“玉兔二號”巡視器獲取的圖像和光譜數據進行了月背地形演化分析和月表礦物檢索的研究。
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他們在Icarus上發(fā)表的最新研究,光譜分析表明,“嫦娥四號”著陸點的風化層中有鎂橄欖石和富鎂斜方輝石組合,兩者比例幾乎相等。
著陸點周圍的地形和地質背景表明,風化層主要是Finsen隕石坑濺射物的風化產物。由于形成SPA的事件本應使月殼變薄并可能產生一個沖擊熔池,因此風化層物質很可能源自月殼下部的差異化SPA沖擊熔池或Mg-suite巖體。
根據“嫦娥四號”獲得的數據,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科研人員揭示了月球越來越多的奧秘。
對著陸點地形的詳細分析顯示了SPA的地形演變,并證明了“玉兔二號”巡視器探測出的表面物質是從Finsen隕石坑濺射出的月球深部物質,也有一部分貢獻可能來自Alder隕石坑,但不是月海玄武巖。
圖片來源:Pixabay
“嫦娥四號”著陸器原位探測光譜得到的光譜參數散點圖顯示風化層中存在橄欖石-斜方輝石礦物的混合物。根據其周圍的地形和地質背景,“嫦娥四號”著陸點的風化層物質主要是Finsen隕石坑濺射出的月球深部物質的風化產物(Gou et al,2019)。
光譜模擬結果表明,該風化層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已成熟。與“嫦娥三號”著陸點的次成熟風化層相比,“嫦娥四號”著陸點風化層亞顯微金屬鐵豐度隨著與著陸器距離增大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還利用“嫦娥四號”飛行任務中的環(huán)月軌道、下降段和巡視圖像進行高精度著陸點地形測繪,得出了米級至厘米級分辨率的數字高程模型(DEM)和數字正射影像圖。
作者:Li Yuan
翻譯:周琪
審校:戴晨
引進來源:中國科學院(CAS)
引進鏈接:https://phys.org/news/2020-06-scientists-topographic-analysis-mineral-based.html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