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COVID-19 首次正式報告和大流行蔓延開來的一年半時間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已經(jīng)對其展開了大量深入的分析,以開發(fā)有效的治療方式。據(jù)悉,新冠病毒在不同感染者身上的癥狀不盡相同。比如大多數(shù)感染者的癥狀較輕、甚至沒有感覺,但少數(shù)重癥感染者卻必須接受精心的救治。為了搞清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許多科學家都在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
近日,由日本遺傳醫(yī)學研究所 Akinori Takaoka 教授帶領(lǐng)的一支北海道大學研究團隊,剛剛揭示了一種針對 SARS-CoV-2 病毒的新型防御機制。
該反應涉及用于識別病毒模式的 RIG-I 受體,它是一種檢測 RNA 病毒的生物學分子,能夠抑制 SARS-CoV-2 在人肺細胞的復制。而上調(diào)該蛋白的表達,即可增強 COPD 患者的免疫反應。
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有助于預測 COVID-19 患者的預后。感興趣的朋友,可移步至近日發(fā)表在《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的文章。
原標題為《RIG-I triggers a signaling-abortive anti-SARS-CoV-2 defense in human lung cells》。
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超過 1.62 億人受到 COVID-19 的影響。這些人中有約 40~45% 為無癥狀感染者,另有 35~40% 的患者為輕癥患者,而其余 19% 則是嚴重要需要住院治療的重癥患者。
這些癥狀通常與并發(fā)癥和風險因素有關(guān),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但不同個體對于病毒的反應存在巨大差異。
進入我們體內(nèi)的微生物病原體,可被稱作模式識別受體(PRR)的蛋白質(zhì)給檢測到,同時這些蛋白質(zhì)也會激發(fā)身體對這些病原體的免疫反應。
考慮到病毒感染是由一部分 PRR 檢測到的,科學家們便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屬于其子集的 RIG-I 蛋白質(zhì)上。眾所周知,其對于檢測和響應 RNA 病毒(比如流感)也至關(guān)重要。
在細胞培養(yǎng)系中開展的實驗中,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肺細胞中幾乎沒有對 SARS-CoV-2 的先天免疫反應,這表明導致免疫反應的信號通路被中止。
科學家們因此研究了 RIG-I 的作用,發(fā)現(xiàn)它的缺乏會導致病毒復制的增加。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團隊證實了對病毒復制的抑制效果,對 RIG-I 存在著較大的依賴性。
先前的一項研究表明,COPD 患者肺細胞中的 RIG-I 表達出現(xiàn)了下調(diào)。為此,科學家們使用了來自兩名 COPD 患者的原代肺細胞,并得出這種情況會在 5 天后檢出病毒復制的結(jié)論。
而通過上調(diào) RIG-I 表達的全反式視黃酸(ATRA)來處理這些 COPD 細胞,即可顯著降低細胞中的病毒滴度。
此外如果使用 RIG-I 突變體,他們也能夠闡明 RIG-I 對 SARS-CoV-2 復制的抑制機理 —— 解旋酶域是 RIG-I 中的結(jié)構(gòu)元件,它會與病毒 RNA 相互作用,從而阻斷主導病毒復制的衍生酶。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證明了 RIG-I 具有獨特的病毒識別模式,全稱為“RIG-1 介導信號傳導失敗的抗 SARS-CoV-2 防御機制”。
最后,它還表明 RIG-1 表達水平是預測 COVID-19 患者預后的潛在參數(shù)這一。通過進一步的工作,我們或可找到控制 SARS-CoV-2 感染的新策略。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