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普:那些飛上太空的人與動物
發(fā)布時間:2021-07-28
瀏覽次數(shù):1005

作者:Michael Greshko譯者:愿開心

觀前提醒:本文翻譯自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7月19日的文章:“Photos show historic moments ofanimals and humans flying to space”,文章不代表譯者看法。文中部分圖片因版權(quán)原因,在不影響閱讀和原文意義的情況下做了替換。

原文鏈接: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uk/space/2021/07/photos-show-historic-moments-of-animals-and-humans-flying-to-space

圖注:原文封面圖。

松鼠猴Baker,通常被稱為“貝克小姐”,抓著一只“木星”導(dǎo)彈的模型。木星導(dǎo)彈于1959年5月28日將她與另一只名為“Able”的恒河猴發(fā)射上了太空。Baker一直活到了1984年。

在貝佐斯和布蘭森之前,有貝克和埃布爾。

1959年5月28日的清晨時分,一枚“木星”火箭,于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fā)射升空。這枚火箭將貝克和埃布爾——兩只小猴子——嗖的一聲發(fā)射出去,就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貝克是一只來自秘魯?shù)?1盎司(約合312克)的松鼠猴,埃布爾則是一只生于堪薩斯州獨立城的恒河猴。在接下來的十六分鐘里,他們倆飛行了超過1700英里(約合2736千米。譯者吐槽:美國人在使用單位這方面,真可謂毒瘤,連英國人都已經(jīng)棄用英制單位。),達到了360英里(約合580千米)的海拔高度,比如今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軌道都要高。

圖注:1959年。

當貝克小姐被安裝在木星導(dǎo)彈的鼻錐發(fā)射出去的時候,圖中的溫暖舒適的保護層將會保護她的安全。在1959年5月的發(fā)射之后,貝克和她的同行乘客埃布爾被從佛羅里達附近的海域安全回收。(事實上根據(jù)譯者的考證,上圖應(yīng)當是恒河猴埃布爾,而非松鼠猴貝克。顯而易見,松鼠猴Baker的嘴巴附近是深色的。)

在數(shù)分鐘的失重之后,兩只猴子“搭乘著”導(dǎo)彈的鼻錐墜落回地球。貝克被緊緊包裹在一個比熱水瓶大不了多少的罐子里。這一對兒猴子在墜落下降的過程中,承受了超過38倍地球重力的加速度,而當它們?yōu)R落在佛羅里達州外的海面上時,他們創(chuàng)造了歷史。在過去的超過十年間,美國一直試圖將猴子送入太空,并安全地返回,但這些猴子全部都在飛行中,或著陸后的兩小時內(nèi)死去了。然而貝克和埃布爾,成功地活著回來——成為了第一只和第二只在太空旅行中存活的靈長目動物。

圖注:1957年。

被美國新聞界戲稱為“Muttnik”(譯者注:Mutt,雜種狗),一只蘇聯(lián)的名叫Laika(萊卡)的狗,于1957年11月3日乘坐Sputnik-2進入太空,成為了首個軌道飛行的活著的動物。在飛行任務(wù)中和結(jié)束后,蘇聯(lián)當局宣稱,萊卡存活了數(shù)日。但她實際上很可能在剛剛發(fā)射的幾小時后就因為過熱而死了。(譯者注:原文全文充分展現(xiàn)了美國新聞界的春秋筆法功力,將美國捧高而貶低甚至忽略蘇聯(lián),至于中國的成就則干脆不提,然而標題卻明指全人類。其中意味讀者可以自己品味,在此不再細究。)

埃布爾在幾天后的醫(yī)療中死亡,但貝克爾一直活到1984年。后來,她被安葬在亞拉巴馬州漢茨維爾市的美國太空和火箭中心。人們在她的墓前留下香蕉紀念她。

圖注:1960年。

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擔任雙子星8號和阿波羅11號任務(wù)的指令長之前,曾是一位試飛員。他負責試飛當時最前沿的實驗飛行器:X-15火箭飛機。這項任務(wù)是由美國軍方、NASA、以及私企共同推進的。X-15將飛行速度的極限推進到6倍音速。曾有8位飛行員將X-15飛到超過50英里(譯者注:約合80千米)的海拔高度,超過了美國定義的太空邊界(譯者注:通常認為是海拔118千米)。然而,阿姆斯特朗并不在這8人之列。

如今,已有超過600人曾冒險穿越了地表以上50英里的高度——美國定義的太空的界限——人類的太空飛行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飛向地球之外開始變得更便宜,且更頻繁,私人企業(yè)開始致力于把比從前更多的人送入太空。

在人類超越大氣層的旅程中,未來還會有什么等待著人類呢?未來的人類會更頻繁地進行軌道飛行,或更遠的太空航行嗎?人類的探索者最遠會去到哪里呢?

為了大致了解太空探索事業(yè)是如何發(fā)展到今天,以及將來將會走向哪里,《國家地理》雜志回顧了超過60年的太空飛行的歷史的照片,并將那些人類向著漆黑虛空進軍的重要歷史時刻標注出來。

圖注:1961年。

1961年1月。在將人類宇航員發(fā)射到太空之前,NASA先用黑猩猩以及其他靈長目測試了其“水星”載人艙。Ham是一只3歲大的黑猩猩,1961年1月31日,它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飛躍400英里遠(約合644千米),劃出158英里高(約合254千米)的一段拋物線,隨后安全著陸。Ham在飛行中僅受了一點小傷——它擦傷了鼻子。

圖注:1961年。

1961年5月。美國宇航員Alan Shepard于1961年5月5日,成為了世界第二個,美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在他搭乘“Freedom 7”號飛船的歷史性的飛行之后,美國海軍尚普蘭湖號巡洋艦上的一架直升機把他和他的飛船從西大西洋“吊”出來,放在了巡洋艦的甲板上。

圖注:1965年。

1965年3月18日,在Voskhod-2任務(wù)中,蘇聯(lián)宇航員Alexei Leonov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漫步。在這同一任務(wù)中,Leonov還創(chuàng)作了人類的第一幅太空中的藝術(shù)作品:一張彩色鉛筆畫,描繪了一次軌道上看到的日出。

圖注:1994年。

用一面厚厚的,潔白的云墻當作背景,宇航員Mark C. Lee自由地漂浮在太空中。當時正值1994年的一次航天飛機飛行任務(wù)中,他正在測試緊急安全裝置。從1981年到2011年,NASA的航天飛機共成功執(zhí)行了了133次任務(wù),包括維修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建造國際空間站。

圖注:2001年。

美國的太空旅行家,Dennis Tito正在慶賀他的成功著陸。他于2001年5月6日,著陸在哈薩克斯坦的阿爾卡雷克市附近。Tito是世界上的第一位太空旅行家,他向俄羅斯太空機構(gòu):Roscosmos付費,與宇航員一起訓練,隨后對國際空間站做了一次接近8天的訪問。

圖注:2004年。

左圖:試驗飛行器設(shè)計師Burt Rutan正在展示“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一艘太空飛機原型機。原型機放置在他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莫哈維的工作室里。太空船一號是首個非-政府機構(gòu)制作的,飛行到超過地表之上100千米的載具。這為Rutan贏得了2004年10月4日頒發(fā)的安薩里X大獎(Ansari XPrize)

右圖:2004年6月21日,一架飛機追隨護送著太空船一號。此時,太空船一號剛剛完成了其首次超過100千米的飛行。太空船一號掛在一架名為白騎士的高空飛機的機腹下,先達到5萬英尺(約15.24千米)的高空,隨后被釋放下來,并使用自身攜帶的火箭引擎完成余下的向著太空的爬升。

圖注:2021年1月。

藍色起源,亞馬遜的杰夫·貝佐斯創(chuàng)辦的太空集團,已經(jīng)在建造可重復(fù)使用火箭事業(yè)中深耕多年。最開始,他們只是借助一種小型亞軌道火箭——“New Shepard”——來進行旅游和科學實驗任務(wù)。

到今天,New Shepard已經(jīng)執(zhí)飛了15次無人任務(wù),包括圖中的這一次,即2021年1月的一次發(fā)射。到2021年7月20日,New Shepard將首次攜帶人類乘客——包括貝佐斯本人。(譯者注:目前已經(jīng)成功,只不過還是亞軌道。)

圖注:2021年7月。

億萬富翁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花了17年時間,試圖將一種更大的、升級版本的“太空船一號”商業(yè)化。2021年7月11日,他的團隊:維珍銀河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維珍銀河的V.S.S. Unity 太空飛船成功將兩名飛行員和四名乘客,包括布蘭森本人,送入了超過50英里(約合80千米)海拔的高度。(譯者注:根據(jù)美國的定義,這里已經(jīng)是太空了。)

——————原文的分割線——————

以上,就是美國國家地理這篇速報的全文了。讀者如果感興趣,歡迎移步觀看原文。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uk/space/2021/07/photos-show-historic-moments-of-animals-and-humans-flying-to-space如有譯注上的謬誤,還請不吝賜教。

美編:ZYN

校對:覃華清、江淑敏

來源:中科院地質(zhì)地球所


歡迎掃碼入群!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guān)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