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皮皮蝦、貽貝等等海鮮成熟的好季節(jié),不少人都去吃海鮮喝啤酒了。
不過,最近有不少新聞報道稱,河北秦皇島、昌黎等地發(fā)生多起食用貽貝導致麻痹性貝類毒素(以下簡稱麻痹性貝毒)中毒事件,多人發(fā)生了嚴重中毒,當地政府也發(fā)了緊急的消費提示,提示大家注意危險。
到底什么是麻痹性毒素?還能放心吃海鮮嗎?該如何避免中毒呢?今天我們來聊聊啤酒海鮮季應該注意的問題。
01
什么是麻痹性貝類毒素?
麻痹性貝類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是一類神經肌肉麻痹劑,它能阻斷細胞鈉離子通道,造成神經系統(tǒng)傳輸障礙而產生麻痹作用,進而使人中毒。
這種毒素對貝類是沒有毒的,因為這種毒素在貝類體內是呈結合狀態(tài)。但是,人吃含有毒素的貝類后,毒素就會迅速釋放,然后呈現毒性。如果發(fā)生中毒,潛伏期僅數分鐘或數小時,中毒癥狀包括四肢肌肉麻痹、頭痛惡心、流涎發(fā)燒、皮疹等,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停止。這種毒素毒性強,毒性是眼鏡蛇毒性的80倍。
雖然吃貝類會導致中毒,但是其實這種毒素并不是由貝類產生的,而是由于海洋里的細菌產生,在海藻上沉積,然后貝類等吃了這些海藻,再通過食物鏈富集,進而進入貝類等的動物體內,并在其體內蓄積、放大和轉化等過程形成了這種毒素。
麻痹性貝類毒素是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組成的,現已發(fā)現該類毒素有23種,主要來自于海水中的有毒赤潮甲藻,以亞歷山大藻為主,此外還包括多種甲藻、藍藻及與藻類共生的細菌等。
02
哪些水產有這種毒素?
人們通常會誤食被麻痹性貝類毒素污染的貝類(如蚌類、牡蠣、扇貝等)而引起中毒。據統(tǒng)計,全球每年因麻痹性貝類毒素而引發(fā)的中毒事件約2000起,死亡率達到15%。麻痹性貝類毒素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約占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
PSP是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及其衍生物組成的,現已發(fā)現該類毒素有23種,主要來自于海水中的有毒赤潮甲藻,以亞歷山大藻為主,此外還包括多種甲藻、藍藻及與藻類共生的細菌等。人類通常會誤食污染PSP的貝類(如蚌類、牡蠣和扇貝等)而引起中毒。
這些海鮮都可能有毒素
麻痹性貝類中毒通常是由于食用含有這種毒素的雙殼貝類水產品引起,這些貝類通過濾食攝入大量浮游生物中的有毒雙鞭甲藻。常見的貽貝類、蛤類、牡蠣、扇貝類、海扇類等都可能導致psp中毒。此次中毒的主要是海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貽貝。
03
有多大毒性?
在所有海洋食品貝類毒素中毒事件中,麻痹性貝類毒素被公認為世界分布最廣、發(fā)生頻率最高、對公眾健康危害最嚴重的毒素[3] 。
這種毒素不怕熱,而且很容易被胃腸道吸收,且難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壞,加熱、微波等常規(guī)加工方法因降低水分含量而導致毒素濃度增大,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潛在危害。
而且,現代醫(yī)學尚沒有特效的解毒方法,中毒后果常常比較嚴重,主要還是依靠病人自身的解毒、排毒機能來分解、清除毒物。
03
如何管控?
全球許多國家及相關國際組織都對貝類水產品進行了嚴格管理和控制,并制定了相應貝類水產品及其制品的PSP限量標準。
我國及國際上多數國家都以STX為貝類產品中PSP的檢測指標。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規(guī)定100g貝類可食部分的PSP限量為80μg STX eq /100g。目前大多數國家的控制水平是80μg STX eq /100g。但為提高貝類產品的食用安全性,歐盟等國際組織已建議將可食貝類PSP的最大限量進一步下調。
一般來說,只要是正規(guī)的海產品還是可以放心吃的。
04
如何防止中毒?
1.避免毒素爆發(fā)高峰期吃貝類水產。
麻痹性毒素中毒主要的途徑是海水污染形成赤潮,由于赤潮中含有大量甲藻類生物,是貝類的食物,從而導致帶毒。所以,麻痹性貝毒中毒多發(fā)生在4-10月份氣溫高的季節(jié),這段時間是赤潮時期,所以,這段時間建議大家盡量不要吃或者少吃貝類。
2.去正規(guī)渠道購買水產品。
如果要吃,盡量去正規(guī)的餐廳吃;盡量選擇去大型、正規(guī)的超市或市場購買,不要買那些所謂現捕、野生的水產。
參考資料:
[1]葉志林,曹潔茹,吳霓, 等.溫度,光照和鹽度對產麻痹性貝類毒素藻類生長及產毒的影響[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18,37(3):321-325,348.
[2]禮賀.麻痹性貝類毒素在海洋食品中的安全性研究概述[J].現代食品,2018,(3):1-3. 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8.03.001.
[3]蘭文升,張銳,賀秀媛, 等.麻痹性貝類毒素研究進展[C].//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廣東海洋大學%,2013:6989-6996.
[4]阮雯,紀煒煒,岳冬冬, 等.貝類生物毒素研究進展[J].漁業(yè)信息與戰(zhàn)略,2017,32(4):276-280. DOI:10.13233/j.cnki.fishis.2017.04.006.
[5]陳錦鐘,洪舒萍,蔡茂榮, 等.一起麻痹性貝類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fā)事件調查[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18,30(4):445-448. DOI:10.13590/j.cjfh.2018.04.022.
[6]蔣幼民,張連生,趙文彬.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學特征[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4,31(5):711-712. 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4.05.026.
[7]劉智勇,計融.麻痹性貝類毒素研究進展(綜述)[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6,6(2):340-344. DOI:10.3969/j.issn.1009-9727.2006.02.077.
[8]林燕棠,賈曉平,楊美蘭, 等.我國海產貝類體中的麻痹性毒素及其來源[J].水產學報,2001,25(5):479-481. DOI:10.3321/j.issn:1000-0615.2001.05.018.
[9]劉仁沿,劉磊,梁玉波, 等.我國近海有毒微藻及其毒素的分布危害和風險評估[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16,35(5):787-800.
[10]于仁成,羅璇.我國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海洋科學集刊,2016,(1):155-166. DOI:10.12036/hykxjk201607126001.
[11]陳建華.我國典型貝類增養(yǎng)殖海域藻毒素組成、分布狀況及貝類染毒特征分析[D].中國科學院大學,2013.
[12] EFSA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Scientific opinion of the panel on contaminants in the food chain on a request from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on marine biotoxins in shellfish – summary on regulated marine biotoxins. EFSA J. 2009,1306, 1–23.
[13 Mons, M.N, Van Egmond, H.P. & SPeijers, G.J.A.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ring: A review. RIVM Report 388802 005.1998,6
[14] 世界衛(wèi)生組織食品安全網http :// www.who.int/ fsf/[ OL]
■ Over ■
海鮮+啤酒,雖然很爽,但是并不健康,會增加痛風風險,還存在安全隱患,大家可當心點哈。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