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空:太空采礦檢驗國際法邊界
發(fā)布時間:2021-05-26
瀏覽次數(shù):1122
宇宙航空:太空采礦檢驗國際法邊界

圖片來源:Pixabay
1967年10月10日,《外層空間條約》(Outer Space Treaty,OST)正式生效,距今已經(jīng)50年了?!锻鈱涌臻g條約》規(guī)定,太空“屬于全人類”,禁止近100個締約國殖民外星天體或在外星天體上開展軍事活動。但現(xiàn)在,隨著小行星采礦越來越逼近現(xiàn)實,相關(guān)條款正考慮進行更新——在該條約簽訂之初難以想象的可能性如今卻幾近實現(xiàn)。
有兩家公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深空工業(yè)公司(Deep Space Industries)和華盛頓州的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正積極致力于從小行星上獲取資源。它們的目標是從小行星上獲取水、火箭燃料和建筑材料等深空必需品,因為這些東西從地球運過去成本太高了。兩家公司都已在今年年初測試了低地球軌道技術(shù),并且雄心勃勃地表示,將在2020年底前發(fā)射小行星探測飛船,在21世紀20年代后期全面開展采礦作業(yè)。
深空工業(yè)公司首席科學家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說,最易獲得的資源是水。水是維持生命的必需物質(zhì),同時也可電解為氫氣和氧氣,用作燃料。在一些小行星中,水的質(zhì)量占到了總質(zhì)量的10%,它們就像地球巖石中常見的閃閃發(fā)光的云母一樣,被鎖在礦物中——不過在太陽的加熱下,這些水會同氮氣或含硫化合物等揮發(fā)物一起蒸發(fā)。此外,利用改進的陸地采礦技術(shù)還能從小行星獲得鐵礦。


圖片來源:Pixabay
不過,無論最后想獲得哪種資源,這些公司都必須先從小行星上取得原材料。俄羅斯、巴西、比利時等國認為,這種行為是違背《外層空間條約》的。條約雖然沒有明確禁止采礦,但其中有一條關(guān)鍵條款禁止“國家占有”外星天體。美國內(nèi)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的空間法教授弗蘭斯·馮·德·鄧克(Frans von der Dunk)說,該條款無疑適用于小行星采礦,但條約在這方面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導性規(guī)定。
作為小行星采礦的支持者,馮·德·鄧克表示,這條禁令可類比于對公海的“全球共享”規(guī)定:沒有國家可以殖民大西洋,但任何人都能捕撈里面的魚?!靶行琴Y源”公司首席法律顧問布賴恩·以色列(Brian Israel)和其他人也認為,使用采自小行星的材料不算是占有。
一些政府已經(jīng)接受了這種“寬松”的解釋。數(shù)十年來,美國國務院一直堅持,《外層空間條約》是允許商業(yè)開采的。2015年,美國政府更進一步,時任總統(tǒng)奧巴馬簽署了一項法律,承認美國公民對小行星衍生資源的財產(chǎn)權(quán),并批準了一項采礦許可證計劃。有意成為全球太空采礦樞紐的盧森堡最近也通過了一項類似的法律。布賴恩·以色列認為,建立國家許可證制度,相當于從法律上滿足了《外層空間條約》的要求,即各國政府需保證本國公民遵守條約內(nèi)容。


圖片來源:Pixabay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這么樂觀。《空間法雜志》(Journal of Space Law)名譽主編喬安妮·加布雷諾維奇(Joanne Gabrynowicz)指出,允許開采南極等其他國際公共區(qū)域的指南,包含的條約內(nèi)容要詳細得多。馮·德·鄧克表示,如果沒有類似的說明,單方面空間采礦的反對者就會宣稱,“因為外太空屬于每個人,那里的資源也屬于每個人?!币虼?,各國必須在私人企業(yè)開采之前就“國際授權(quán)機構(gòu)和國際利益共享”達成協(xié)議。加布雷諾維奇補充道,發(fā)展中國家尤其同意這一點,因為它們擔心富國侵略他國、奪取資源的那段歷史會再次上演。
但是,要構(gòu)建新的國際框架并非易事。《月球協(xié)定》(Moon Agreement)是較早嘗試規(guī)定資源使用的條約,但因為切身利益相關(guān)問題,至今沒有被任何航天大國承認。對于構(gòu)建新的國際框架,世界各國似乎也缺乏興趣。馮·德·鄧克希望,未來幾年中,“其他國家能或多或少地與美國的態(tài)度保持一致”。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工程師李歷(Nicolas Lee)預測,在“一家公司真的出發(fā)做點事情”之前,什么都不會發(fā)生。
不過,那一天有可能會更早到來。林迪·埃爾金斯–唐東(Lindy Elkins-Tanton)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即將開展的“普賽克”(Psyche,一顆幾乎完全由金屬鐵和鎳組成的小行星)探索任務的首席科學家,他說目前所有環(huán)繞小行星的技術(shù)已經(jīng)準備就緒,就差著陸了。NASA的OSIRIS-REx航天器已奔赴一顆富含水分的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計劃采集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以供科學研究。OSIRIS-REx的首席科學家但丁·勞雷塔(Dante Lauretta)已和行星資源公司磋商過,他相信幾乎所有任務中使用的技術(shù)都能商業(yè)化。并且,私人航天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會使太空任務的成本急劇下降。
要從初期探索過渡到全面開采,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勞雷塔把現(xiàn)階段比作“踢幾腳石頭看金塊在哪”,并承認在太空處理原料的技術(shù)尚未成熟。不過李歷相信,遲早會有人進行太空采礦作業(yè)。當太空采礦成為現(xiàn)實,公司和監(jiān)管機構(gòu)就必須在諸多利益間達成平衡。埃爾金斯-唐東說:“過去,探險并不總是件好事,但現(xiàn)在,我們有機會做得更好?!?br> 撰文:杰西·杜尼茲(Jesse Dunietz)
翻譯:顏磊
文章來源:環(huán)球科學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guān)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