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視界:太陽風暴可能重創(chuàng)地球經濟
可能由太陽日冕物質拋射所引發(fā)的極光。
人類已經開始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威脅,但卻少有應對災難性太陽風暴方面的舉措。太陽風暴是指太陽的劇烈爆發(fā)活動,爆發(fā)所噴射的物質和能量會對地球磁場造成破壞。在最近的一篇預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尚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fā)表,出于和同行交流目的自愿在學術會議上或通過互聯(lián)網發(fā)布的科研論文或報告)論文中,兩名哈佛大學的科學家預計,在未來150年的時間里,這類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會增加,可能相當于目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即大約20萬億美元。
圖片來源:pixabay
太陽風暴在歷史上早有先例。1859年,地球就遭到一次名為“卡靈頓事件”(Carrington Event)的太陽風暴的正面襲擊,事件始于太陽耀斑爆發(fā),拋射出含有大量磁化的高能粒子,產生了有史以來最強烈的磁暴。大氣中出現(xiàn)了耀眼的極光,電報系統(tǒng)失靈,一些電報員甚至直接遭到電擊。相比之下,如果今天發(fā)生卡靈頓級別的太陽風暴,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當今社會更加離不開電網、通訊衛(wèi)星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
為了量化太陽風暴的潛在威脅,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天體物理學家亞伯拉罕·勒布(Abraham Loeb)和馬納斯維·林加姆(Manasvi Lingam)開發(fā)了一種數(shù)學模型,這個模型表明,在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人類社會面對太陽風暴會更加脆弱。
圖片來源:pixabay
依照這種模式(在提交給全球最大的預印本系統(tǒng)
arXiv.org的論文中有相應描述),未來50年里,太陽風暴可能造成的損失,主要與風暴越來越大的爆發(fā)幾率有關。而在50年后,我們的脆弱程度,會因為科技的進步而呈指數(shù)式升高,直到科技發(fā)展速度趨于平穩(wěn)。
而一些科學家則質疑該模型的預測。劍橋大學風險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員愛德華·奧頓(Edward Oughton)說:“對我們而言,評估當前經濟影響都是一種挑戰(zhàn),更不用說一個多世紀之后的經濟影響了?!比欢?,他提醒說,對未來的不確定不應阻礙我們開展實際的應對工作,比如我們可以讓電網變得更具“韌性”,并努力改善預警系統(tǒng)。
勒布和林加姆設想了一個更瘋狂的策略:在地球和太陽間建造一個價值1000億美元的磁偏導保護盾。不過,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主任丹尼爾·貝克(Daniel Baker)認為,鑒于太陽粒子會從四面八方到達地球,上述想法看起來“相當荒謬”。
美國咨詢公司Abt Associates的高級分析師斯泰西·沃曼(Stacey Worman)認為,更好地理解“太空天氣”,即地球外部空間環(huán)境,包括太陽輻射和粒子的變化,可能有助于我們找到應對太陽風暴的最佳策略。“這是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但十分重要的問題,”沃曼說,“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太陽風暴” 。
撰文:許杰仁(Jeremy Hsu)
翻譯:林清
文章來源:環(huán)球科學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