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地處沙漠中,月牙泉如何做到千年不枯?它的水源來自哪里?
發(fā)布時間:2023-06-30
瀏覽次數(shù):1531

甘肅省敦煌市是絲綢之路的節(jié)點城市,除了聞名天下的“敦煌石窟” “敦煌壁畫”,還有千年不枯的月牙泉,又稱“天下第一泉”。地處一片沙漠中,月牙泉是如何做到千年不枯竭的?它的水源來自哪里?



一、月牙泉位于哪里?

在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外,有一座鳴沙山,東西長40余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最高的主峰海拔1715米。在風(fēng)力作用下,總保持著一定的高度和大致不變的形態(tài),千百年來鳴沙之聲不絕于耳,因此得名“鳴沙山”,被譽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就坐落在鳴沙山中,因外形很像一彎新月而得名。在當(dāng)?shù)?,月牙泉也被稱為“藥泉”,是因為月牙泉生長有一種藻類植物,每棵長著七根細枝,每枝又長著狀如柳葉形的葉瓣七朵,當(dāng)?shù)厝税阉Q為 "七星草”。相傳,七星草可以催生治病,所以月牙泉也被稱為“藥泉”?!?/span>

從圖片可看出,月牙泉四周都是沙漠,“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沙漠第一泉”之世界奇觀。然而,也正因為月牙泉處在茫茫沙漠中,我們不禁擔(dān)憂,可能一場沙塵暴就會將月牙泉掩埋掉。



其實,我們的擔(dān)憂是多余的。月牙泉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就已存在,歷經(jīng)千年之久,非但沒有被周圍的沙漠所掩埋,泉水也沒有枯竭過,如今更是成為著名的網(wǎng)紅打卡點。之所以沒有被沙漠掩埋,主要是因為月牙泉三面環(huán)鳴沙山,風(fēng)會從風(fēng)口吹入,然后沿著泉水的四周作離心上旋運動,把周邊的沙子往上吹,保證了月牙泉不被鳴沙山的沙子所掩埋。


二、那月牙泉的水源來自哪里呢?


古代的時候,由于科學(xué)技術(shù)落后,人們?yōu)樵卵廊磥碜阅睦锔械嚼Щ蟛灰?,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上天的恩賜,加以祭祀崇拜。但近年來的研究為人們揭開了謎底,月牙泉的水源來自于黨河地下水潛流的滲透補給。


黨河是疏勒河的一條支流,發(fā)源于疏勒南山南坡和黨河南山北坡的冰川群。河流出肅北縣后,穿過鳴沙山,在黨河峽口進入黨河水庫,流入黨河總干渠,入敦煌綠洲,在敦煌市匯入疏勒河。不過,修建黨河水庫后,由于下流水量的減少,黨河已經(jīng)很少和疏勒河匯流了。



黨河距離月牙泉最近的地方約為3.5千米,雖然沒有在地面上直接補水給月牙泉,但黨河海拔比月牙泉高出40-60米,流經(jīng)黨河的河水受到兩地海拔落差的影響,會通過地下水潛流的方式滲漏到月牙泉,源源不斷的給月牙泉補給水源,這就是月牙泉千年不枯竭的原因。

三、月牙泉枯竭危機

千百年來,月牙泉主要依靠黨河地下潛流的補給,才沒有枯竭。


1975年,黨河水庫建成后,流經(jīng)鳴沙山-月牙泉附近的表面水量大大減少。加之敦煌人口增加和種植面積的擴大,導(dǎo)致生活和工業(yè)用水劇增,人們大量抽取地下水,使依靠地下潛流補給的月牙泉水位不斷下降,近乎枯竭。


1999年,月牙泉一度露出了湖底。2010年,月牙泉水深僅有0.5-1.0米,水域面積剩下8畝左右,無法形成月牙形狀。再這樣下去,千年不枯竭的月牙泉將成為歷史,而我們就是破壞月牙泉的千古罪人。



為了保護歷史遺跡,拯救將要枯竭的月牙泉,相關(guān)部門決定對月牙泉進行人工干預(yù)、人工補水。在黨河水庫的下游、距離月牙泉約6公里處,斥8100萬元巨資修建了12個滲水場,每年抽取黨河水庫600多萬方水,通過自然滲漏和地下河徑流的形式,向月牙泉周邊滲漏補水。通過禁止開采周邊地下水、建設(shè)滲水場等補救措施,月牙泉逐漸恢復(fù)到往日的水位線,月牙泉重新活過來了。


歡迎掃碼關(guān)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guān)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xué)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