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科普知識:冷門的“立夏”小常識
發(fā)布時間:2020-05-05
瀏覽次數(shù):2998

今天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立夏”,所謂“立”,就是“開始”的意思,它代表著春天的結(jié)束,夏天的到來。在這篇文章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guān)于立夏的一些神奇的自然小常識。

1.立夏之日,清明風(fēng)至

在中國古代,人們普遍認為,一個時節(jié)有一個時節(jié)的風(fēng),不同的節(jié)氣對應(yīng)不同的風(fēng),并且,不同的風(fēng)不會在同一個節(jié)氣出現(xiàn)。比如,“立春”的風(fēng),名叫“調(diào)風(fēng)”;“春分”的風(fēng),名叫“庶風(fēng)”;“立夏”的風(fēng),名叫“清明風(fēng)”;“夏至”的風(fēng),名叫“景風(fēng)”;“立秋”的風(fēng),名叫“涼風(fēng)”;“秋分”的風(fēng),名叫“閶闔風(fēng)”;“立冬”的風(fēng),名叫“不周風(fēng)”;“冬至”的風(fēng),名叫“廣莫至風(fēng)”。

那么,立夏之日的風(fēng),為什么叫做“清明風(fēng)”呢?其實它和“清明節(jié)”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這里的“清明”,是“耳清目明”之意。因為初夏時節(jié),萬物生長,陽氣升騰,空氣更為清新,因此令人耳清目明,是針對人的主觀感受來命名的。

2.立夏之日,螻蟈出現(xiàn)

在古書《月令》里有這樣一則關(guān)于立夏之日的自然常識的記載,其中提到了一種生物的名稱“螻蟈”。:“立夏之日螻蟈鳴?!笨追f達在后文注解道:“螻蟈,蛤蟆也?!碑?dāng)然,后人也有認為,立夏之日鳴叫的并不是蛤蟆,應(yīng)當(dāng)是一種比蛤蟆更小的蛙類。

“今人悉呼蛤蟆者,相承誤也。按蛙鳴始于二月,驗立夏而鳴者,其形最小,其色褐黑,好聚淺水而鳴,其聲如自呼為‘渴于’者,是螻蟈也?!薄?/span>

這段話是說,現(xiàn)在人們把所有的蛙類都叫“蝦蟆”,其實是一種訛誤。因為,最早的蛙鳴,農(nóng)歷二月就開始了,到了“立夏”這個節(jié)氣才開始叫的,是一種最小的蛙類,顏色呈褐黑色,喜歡聚集在淺水區(qū)鳴叫。叫起來的聲音像在說“渴于”,這種蛙類就叫做“螻蟈”。

3.立夏之后,王瓜始生

《月令》又記載道:“立夏之后十日王瓜生。”在其它的歷史典籍里,都沒有關(guān)于“王瓜”的記載。其實,據(jù)考證,“王瓜”就是“栝樓”。

“栝樓”是葫蘆科,屬多年生攀緣草本,長可達10米。根狀莖肥厚,圓柱狀,外皮黃色。莖多分枝,無毛;葉互生,近圓形或心形,雌雄異株;雄花數(shù)朵總狀花序,少有單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單生,子房卵形,果實近球形,熟時橙紅色,花果期7-11月。

分布于中國遼寧、華北、華東、中南、陜西、甘肅、四川、貴州和云南。生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栝樓有解熱止渴、利尿、鎮(zhèn)咳祛痰等作用。

4.立夏之后,入梅分龍

立夏之后,再過七天,福建、兩廣一帶就要“入梅”了。所謂“入梅”,即進入“梅雨”季節(jié)。一直到芒種后十天,才“出梅”,即結(jié)束“梅雨”天。所謂“梅雨”,其實是“霉雨”的雅稱。因嶺南一帶氣候潮濕悶熱,一旦入梅,十?dāng)?shù)日不干,乃至百物發(fā)霉,叫人十分苦惱。

明代筆記小說《五雜俎》說:俗語說,“立夏分龍”。古人認為,下雨是神獸“龍”的行為。而到了立夏這一天,龍就要開始分區(qū)域下雨了。不同的區(qū)域,氣候大不相同??赡軆傻卦阱氤咧g,卻一邊為晴天,另一邊為雨天。雖然說得很懸,但夏天確實有同一城市的不同區(qū)域晴雨不一的。比如2016年6月7日,我曾親見在楚地的一個城市,以一所學(xué)校為界,東邊為晴,西邊為雨。公交車穿過這一區(qū)域時,也是車頭干、車尾濕,很是神奇。

古代還有這樣的神奇?zhèn)髡f:“龍噴的火和人間的火相反。龍之火,見到濕的地方就旺盛;越是潮濕,火就越旺盛。只有用火相攻,反而就熄滅了。”當(dāng)然,這就純粹是神話想象了。

5.立夏之日,正采岕茶

明代文人冒襄所著的《岕茶匯抄》一書里,提到采茶的風(fēng)俗。

“茶產(chǎn)平地,受土氣多,故其質(zhì)濁。岕茗產(chǎn)于高山,澤是風(fēng)露清虛之氣,故為可尚。茶以初出雨前者佳,惟羅岕立夏開園,吳中所貴,梗粗葉厚,有蕭箬之氣。還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佳,最不易得?!?/span>

這是說,因為大多數(shù)茶葉都生長在平原地區(qū),所以接受的都是泥土之氣,質(zhì)地就十分混濁了。只有一種叫“岕茗”的茶葉,生長在高山地區(qū),接受的是甘露滋養(yǎng),清虛之氣,所以更加珍貴。在古代的茶書中,都有關(guān)于采茶時間的限制,一般的茶葉,應(yīng)當(dāng)在谷雨前后就采摘完畢。只有一種叫“羅岕”的茶葉,偏偏要在立夏之時開園采摘。

岕茶,初現(xiàn)于明初,失傳于清雍正年間,曾在湖州、宜興一帶種植?!皩簟?,指的是介于兩山峰之間的空曠地。岕茶十分神秘,據(jù)考證,它有色白,乳香,金石性,鮮活等特點,是茶界的一段神話。

現(xiàn)在的我們是無緣于岕茶了。只能在立夏的時光里,通過這些文字,夢回古典的浪漫。

6.立夏之日,鵜鴂始鳴

如果你常讀古代詩詞,一定會注意到這樣一種禽類,它的名字叫做“鵜鴂”。這種鳥,最早見于《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薄叶嗯蛮Y鴂早早地叫起來,催得百花都凋謝了。

鵜鴂這兩個字很生僻,讀作“提決”。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杜鵑”,在立夏到來之時,杜鵑鳥就要開始鳴叫了,這叫聲被無數(shù)文人描繪形容過。有人說它像“行不得也哥哥”,又有人說它像“不如歸去”。但無論像什么,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鵜鴂鳴,則眾芳皆歇。杜鵑鳥一叫,就意味著百花凋謝,春天結(jié)束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鳴至鵜鴂眾芳歇。立夏來了,春天也就結(jié)束了。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fù)【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fù)【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fù)【研學(xué)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xué)營
回復(fù)【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 ??
回復(fù)【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fù)【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fù)【科學(xué)防控】,學(xué)習(xí)疫情相關(guān)科普知識
回復(fù)【科普小達人】,報名參賽贏取萬元大獎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guān)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xué)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