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瘧疾、艾滋病毒與妊娠貧血的關(guān)系
非洲地區(qū)的衛(wèi)星圖像。圖片來源:Pixabay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yī)學院(Penn 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表示,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被瘧疾和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孕婦,比沒有感染的孕婦貧血的發(fā)病率更高。這一發(fā)現(xiàn)可能有助于降低孕婦的死亡風險,并預防因貧血而導致的嬰兒出生體重低和神經(jīng)認知障礙。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孕婦感染HIV和瘧疾的情況很普遍。流行病學博士生Paddy Ssentongo領(lǐng)導了一項研究,評估了瘧疾與貧血的關(guān)系以及瘧疾和HIV對孕婦貧血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發(fā)表在《BMC妊娠和分娩》(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雜志上。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研究人員分析了2012年和201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7個國家的人口和健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并檢查了947名15至49歲孕婦的血液樣本。結(jié)果表明,瘧疾與懷孕期間貧血發(fā)病率的上升有關(guān)。感染瘧疾和HIV的孕婦貧血的患病率(60%)高于未感染的孕婦(45%)。
Ssentongo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孕婦遭受瘧疾和HIV感染的雙重威脅,這些感染相互影響,最終導致貧血。采用多管齊下戰(zhàn)略,預防和治療可能感染或已感染瘧疾和HIV的孕婦,對于確保母親及其未出生嬰兒的生存至關(guān)重要。”
貧血是一種身體缺乏足夠的健康紅細胞來向組織供氧,進而導致疲勞的狀況。HIV和瘧疾等疾病會破壞人的紅細胞,最終導致貧血。
瘧疾和HIV之間通過協(xié)同和雙向的相互作用,導致雙重感染者貧血。瘧疾導致HIV載量增加,免疫細胞水平下降,炎癥增加。此外,瘧疾加快了從感染HIV到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疾病進展速度。HIV導致瘧疾病例更頻繁也更嚴重,并增加瘧原蟲的密度,從而導致紅血球被破壞、鐵吸收減少或骨髓中新紅細胞的生成率降低。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據(jù)研究人員稱,預防瘧疾和HIV導致的妊娠貧血的策略,除了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之外,還包括使用甲氧芐啶-磺胺甲惡唑(co-trimoxazole,復方新諾明)預防瘧疾。這種療法降低了合并感染的幾率。此外,使用驅(qū)蟲蚊帳和滯留噴霧,控制病毒的傳播媒介也是有效的。雖然使用磺胺多辛(sulfadoxine)/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進行間歇性預防治療在非洲部分地區(qū)已被證明有效,但由于存在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應避免對正在接受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治療和復方新諾明預防治療的孕婦進行間歇性預防治療。
撰文:Scott Gilbert
翻譯:胡舒昶
審校:巢栩嘉
引進來源: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引進鏈接: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explores-association-malaria-hiv-anemia.html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